在推进三亚经济圈发展的道路上,三亚再次迈出了坚实的步伐。近日,推进三亚经济圈发展领导小组2024年第二次会议在三亚成功举行,会上审议并通过了《三亚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(2024-2035年)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。这一《规划》的出台,标志着三亚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迎来一次全面的升级与重构。
《规划》明确提出了三亚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目标:到2035年,通过完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,实现三亚机场至各市县中心城区到达时间不超过1个小时,交通运输网络一体互联。轨道网总里程将达到500公里以上,公路网里程规模将达到8200公里以上,实现相邻市县中心城区高速公路直连,干线公路基本覆盖具备条件的乡镇、2A级以上旅游景区。
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《规划》从空间上描绘出了“一核四射一环”的三亚经济圈综合立体交通网。其中,“一核”即建设三亚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,成为连接内外的核心节点;“四射”则以三亚为核心,构筑往陵水、五指山、乐东县城、乐东九所四个方向的放射性综合交通通道,拓展三亚经济圈的发展空间;“一环”则形成串联三亚、保亭、五指山、乐东的区域大环线,加强区域内部的互联互通。
为了构建这一综合立体交通网,《规划》共计提出了52个重点交通建设项目,总投资约3093亿元。这些项目涵盖了航空、轨道、港口、公路等多个领域。其中,航空项目将进一步提升三亚机场的吞吐能力和服务水平;轨道项目将加强三亚经济圈内部的快速连接;港口项目将重点建设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港口,提升港口的货运功能和邮轮码头等级;公路项目则将进一步完善公路网络,提高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港口建设方面,《规划》特别强调了邮轮码头的大型化发展。计划在港务局老港作业区建成1个10万吨邮轮泊位,并谋划提升现有凤凰岛码头作业区邮轮码头泊位等级,建设2个22.5万吨邮轮泊位。这将极大提升三亚作为国际邮轮母港的地位和影响力。
此外,《规划》还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,包括加强组织领导、加大资金投入、强化政策支持等。这些措施将为《规划》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,确保三亚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顺利建设和发展。
综上所述,《三亚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(2024-2035年)》的出台,标志着三亚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迎来一次全面的升级与重构。通过实施这一《规划》,三亚经济圈将构建起更加完善、高效、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,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

S1/三亚周边

S1/三亚周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