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封关效应:从政策预期到资本竞速
2025年12月18日海南自贸港封关进入百日倒计时,一线放开、二线管住的制度设计正在重塑资本流动逻辑。据海南省商务厅数据,2025年前三季度,三亚土地成交额达217亿元,同比增长142%,其中能源企业贡献超六成份额。这种狂热背后是三重驱动:
1、关税红利:封关后进口商品免税政策将覆盖全岛,高端酒店、文旅项目成为资本避风港;
2、资产稀缺性:三亚海棠湾一线海景地块已近开发饱和,最后库存引发煤老板们不计成本争夺;
3、转型焦虑:煤炭行业下行周期中,能源企业通过持有优质不动产实现财富软着陆。
二、煤老板的海南攻略:从突击入场到战略卡位
这场资本盛宴呈现鲜明的代际特征:
1. 战术型投资者:如陕西鑫阳溢价35%抢滩三亚湾,追求短期政策套利。其操盘手直言:现在拿地就像抢春运火车票,晚一秒就是几千万差价。
2. 战略型布局者:辽宁方大集团耗资28亿拿下五宗海棠湾地块,配套建设国际医疗中心。其战略总监透露:我们要的是封关后医疗旅游的20年红利周期。
3. 隐蔽交易网络:通过股权转让、代持等方式完成的交易占比达37%,某TOP10房企透露:在三亚,真正的战场在茶室和酒局里。
三、市场异象:房价跳涨与监管博弈
资本涌入正在扭曲市场生态:
价格倒挂:海棠湾现房备案价4万/㎡,实际转让价达15万/㎡,出现开发企业自持房源转手牟利现象;
监管加码:三亚住建局9月新规要求所有认筹资金纳入第三方监管,查处天正山河玺院等7个违规项目;
泡沫隐忧:部分煤老板以酒店资产抵押获取开发贷,形成资金闭环,杠杆率普遍超70%。
四、历史轮回:从万通六君子到能源新贵
对比1993年海南地产泡沫,当前市场呈现新特征:
1、资本属性:从民间游资转向产业资本,更注重长期持有;
2、政策环境:中央严控炒房,强调房住不炒底线;
3、产业配套:本次投资潮同步带动医疗、教育等基建落地。
五、终极拷问:盛宴还是陷阱?
封关倒计时百日之际,市场已现分化信号:
乐观派:参照香港自由港经验,三亚酒店资产估值仍有3-5倍空间;
谨慎派:指出当前资本回报率仅2.8%,远低于资金成本;
监管层:海南省发改委9月10日发文提示防范非理性投资。
这场资本大戏的终章,或将由2026年封关后的产业导入速度与政策执行力度共同书写。当潮水退去,留在沙滩上的会是真金白银,还是又一轮泡沫残骸?时间终将给出答案。

S1/三亚周边

S1/三亚周边

S1/三亚周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