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,三亚市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,创新推出“阳光审批”服务模式,通过标准化、便利化、精准化、廉洁化四维改革,实现审批效率提升30%以上,企业满意度达98.6%,成为全国营商环境优化的标杆案例。
一、标准化筑基:57个高频事项“无差别受理”
1.清单式管理:对工程建设项目涉及的57个高频审批事项进行系统梳理,形成《审批要点清单》《特殊情形处置措施清单》及《标准化模板库》,覆盖从立项到竣工验收的全流程,消除自由裁量权差异。
2.智能导办升级:编制《智能审批导则》,开发AI预审系统,实现材料自动核验、问题实时预警。企业通过“三亚政务通”APP可一键生成个性化申报指南,材料退回率降低65%。
案例:某度假酒店项目原需45天完成的施工许可审批,现通过标准化流程压缩至18个工作日,提速150%。
二、服务创新:“审批直通车”开进项目一线
从“坐等审批”到“上门服务”:组建30支“项目管家”团队,为招商引资企业及省市重点项目提供“一对一”全流程代办。2024年累计上门服务289次,解决企业规划调整、水土保持方案等难题127项。
极简审批机制:推行“用地规划许可+工程规划许可”并联审批,对小型低风险项目实行“承诺即开工”,企业从拿地到开工最快缩短至7天。
数据:2024年三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12.3%,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.6个百分点,改革红利加速释放。
三、产业赋能:79%审批权限下放激活特色经济
1.农业审批“绿色通道”:针对榴莲种植等特色产业,将种植用地审批、农业设施备案等79%权限下放至区级科室,审批环节由8个减至3个,时限压缩70%。2024年三亚榴莲种植面积突破2.5万亩,带动产值超15亿元。
2.产业链协同改革:对266个农林产业关联事项实施“主题式”审批,如“热带水果加工厂”主题套餐整合环保、消防等12个许可,实现“一窗通办”。
企业反馈:某农业科技公司负责人表示:“过去办完种植基地手续要跑6个部门,现在3天搞定,真正感受到三亚速度。”
四、廉洁护航:“3+4+5+6”机制筑牢风险防线
制度约束:出台《行政审批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制度》,建立“3类风险预警(流程风险、裁量风险、作风风险)+4级防控(岗位自查、科室督查、交叉审查、社会监督)+5项禁令+6项追责”机制,2024年审批投诉量同比下降82%。
阳光评估:推行技术审查单位轮候制,建立涵盖建筑、环保等领域的112家机构备选库,通过随机抽选、背靠背评审杜绝“人情评估”。
成效:第三方评估显示,三亚工程建设项目领域廉政风险指数从2020年的7.2降至2024年的2.1,营商环境清廉度跃居全国前列。
三亚“阳光审批”通过刀刃向内的改革,不仅破解了项目落地慢、企业办事难的顽疾,更以制度创新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。随着“极简审批”向更多领域延伸,这座热带滨海城市正以高效透明的政务生态,为自贸港建设注入强劲动能。未来,三亚计划将改革经验拓展至跨境投资、数据跨境流动等领域,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新高地。

S1/三亚周边

S1/三亚周边

一星经纪人/三亚周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