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三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正式发布2025年度土地供应计划,总供应量达705.78公顷,其中48.42%为划拨用地,51.58%为出让用地。这一规划不仅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注入土地资源动能,更通过"民生保障+产业驱动+基建先行"**三位一体的用地结构,展现了城市发展的战略纵深。
一、用地结构:民生与产业的黄金平衡
1.居住用地保障民生 计划中居住用地占比18.61%(131.25公顷),其中市场化商品住房用地101.65公顷,安居房及安置房用地29.73公顷。这一"7:3"配比既满足市民多元住房需求,又通过保障性住房建设缓解新市民、青年群体居住压力。
2.公共服务提质扩容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占比15.15%(106.9公顷),重点布局教育、医疗、文体设施,如规划中的三亚国际医疗中心用地已纳入储备,将助力打造区域性健康服务高地。
3.产业用地预留发展空间 商业服务业用地41.81公顷,工矿仓储用地96.85公顷,重点支持免税购物、邮轮游艇等自贸港特色产业,其中凤凰岛二期配套仓储用地已进入挂牌前期准备。
二、基建先行:交通用地占比超四成
交通运输用地占比41.02%(289.5公顷),创历年新高,涵盖三亚新机场连接线、城市轨道3号线延长段等关键项目。专家分析,此举将加速构建"空港+海港+轨道交通"**立体交通网络,强化三亚作为自贸港核心枢纽的区位优势1。
市政基础设施用地同步扩容,包括智慧城市数据中心、新能源充电桩网络等新基建项目,预计带动社会投资超50亿元。
三、规划亮点:科学性与市场化的双重逻辑
土地供应机制创新:推行**"标准地+弹性年限"出让模式,对高新技术产业用地实施20年弹性年期,降低企业初期成本。例如,崖州湾科技城已试点该政策,吸引12家生物医药企业签约入驻。
生态保护红线严守:计划中12.3%用地(86.8公顷)用于生态修复,重点推进三亚河红树林湿地修复工程,确保开发与保护的动态平衡。
存量用地再开发:通过城市更新释放存量土地78公顷,其中月川片区旧改项目将转型为自贸港总部经济集聚区。
四、政策协同:服务国家战略的海南样本
此次土地计划与《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》深度衔接,例如:
免税产业配套:预留海棠湾免税城二期扩建用地23公顷,预计新增离岛免税经营面积15万㎡。
人才政策落地:安居房用地重点布局中央商务区、崖州湾科技城等人才集聚区,2025年计划供应人才住房1800套。
国际旅游消费中心:亚龙湾旅游综合体地块(15.6公顷)将于三季度出让,拟引入国际高端酒店品牌。
随着计划的实施,三亚预计2025年GDP增速将提升1.2个百分点,新增就业岗位超3万个。通过"精准供地+政策赋能",三亚正以土地资源为支点,撬动自贸港制度创新、产业升级、民生改善的协同发展,为中国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提供"三亚范式"。

一星经纪人/三亚周边

S1/三亚周边

一星经纪人/三亚周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