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距离三亚市区50公里的崖州区南滨居,10台崭新的血液透析机日夜运转,终结了当地肾病患者每周三次长途求医的历史;15分钟急救圈覆盖城乡,9个新增急救站一年救治超1300名急症患者;手机预约的“网约护士”叩响千家万户门扉,护理服务量跃居全省首位……这些场景,勾勒出三亚中心医院医疗集团改革的立体图景。作为国家紧密型医疗集团建设试点,这家琼南医疗龙头正以系统性革新重塑区域健康生态。
破局“医共体”难题:从松散帮扶到“六统一”管理
“我现在不仅是三甲医院的院长,还是11家乡镇卫生院的法人代表。”三亚中心医院院长王天松的“双重身份”,揭开医改深水区的关键突破。2023年三亚市政府将崖州、天涯等11家基层医疗机构整体“打包”纳入医疗集团,通过人事、财务、医疗质量等“六统一”机制,破解了长期存在的“管办分离”困局。
改革成效直观体现在数据上:崖城分院2024年接诊量同比翻番,基层手术实现“零突破”;30余名三甲专家常态化驻守分院,让村民在家门口享受三级医院服务;集团内部建立阶梯式转诊通道,2023年上转危重患者效率提升40%,下转康复期患者增长65%。“以前卫生院只能打疫苗,现在连腹腔镜手术都能开展。”王天松指着南滨分院新建的血透中心说,仅此一项每年为患者节省交通费超200万元。
攻坚肿瘤防治:从设备引进到全周期管理
面对每年约6000名肿瘤患者外流就医的痛点,三亚中心医院打出“技术+机制”组合拳。价值千万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半年完成百余例精准手术,直线加速器填补琼南放疗空白,海扶刀实现无创治疗子宫肌瘤……尖端设备集群使本地肿瘤手术量增长75%。更关键的是构建起“早筛-精准诊疗-康复管理”全链条:
筛查下沉:在基层推广6大肿瘤早筛项目,结直肠癌筛查通过粪便检测初筛+肠镜精查,早期发现率提升至32%;
多学科攻坚:成立22个肿瘤MDT团队,实行“一患多科共诊”模式,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;
人才造血:与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建立“订单式”培养机制,柔性引进专家带教本土团队,放疗科医生专业考核合格率从58%跃升至92%。
重构就医体验:从智慧医疗到人文关怀
在新建的智能化门诊大厅,患者陈女士通过微信公众号完成分时段挂号、诊间支付、报告查询全流程,耗时较传统模式缩短60%。“网约护士”平台则创造另一种可能:伤口换药、PICC维护等23项服务上门办理,累计完成订单量突破1.2万单,满意度达98.7%。这些改变源于医院连续两年实施的“患者体验提升计划”:
空间再造:投入使用的智慧门诊楼增设30个诊室,候诊区引入海南黎族文化元素缓解就医焦虑;
流程革命:检查预约精准至30分钟时段,检验结果实时推送手机,药房智能系统取药等候缩至8分钟;
服务延伸:试点AI辅助门诊,开发慢性病智能管理系统,计划3年内实现全域健康档案互联互通。
自贸港医疗新范式:从区域突围到制度创新
作为海南自贸港医疗改革的“试验田”,三亚中心医院正探索更具示范价值的路径:通过医疗集团“总院-分院”资源垂直整合,实现检查结果互认、药品目录统一、质控标准同频;在崖州湾科技城配套建设国际医疗部,试点跨境远程会诊、特许药械应用;联合博鳌乐城打造“前端特药准入+后端本地化生产”产业链,已有3款创新器械进入转化流程。
“要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,健康守护就在15分钟生活圈内。”王天松表示,随着2025年封关运作临近,医院将深化“医防融合”改革,在基层布设更多慢病管理站、智慧健康小屋,让自贸港医疗红利穿透“最后一公里”。从设备升级到机制创新,从技术突破到服务重塑,这座南海之滨的医疗高地,正在书写中国医改的“三亚答案”。

一星经纪人/三亚周边

S1/三亚周边

S1/三亚周边